【肝臟腫瘤】女子上腹痛逾10日誤診腸胃炎 照超聲波揭長9cm肝臟腫瘤
發布時間: 2022/07/27 09:20
不要輕視身體的小毛病,若長期置之不理,分分鐘會有大病找上門。台灣一名婦人上腹痛逾10日,服藥後也沒有好轉,照超聲波後,竟發現有一顆9厘米的肝臟腫瘤。醫生提醒,如腹痛持續未有改善,應盡快尋求腸胃科醫生安排檢查。
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近日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病例,指最近一名72歲女士前來看門診,表示持續出現上腹痛10多天,先後在其他診所看了3次醫生,被判斷為腸胃炎,吃了10天藥,疼痛並未好轉,而病人除了上腹痛外,還有食慾不振、疲倦的症狀。
詹宜學先為病人檢查,在她的右上腹摸到硬塊,隨後為她安排腹部超聲波檢查,結果發現有一顆約9厘米的腫瘤緊貼膽囊。
他指出,肝臟腫瘤分為「良性」與「惡性」,前者多為囊腫、血管瘤、結節性增生、腺瘤;而後者則是肝癌、膽管癌、轉移癌或血管肉瘤。
如果是良性腫瘤,一般只需要定期追蹤,通常不會造成任何症狀。如出現症狀,可能是因為腫瘤過大,影響到旁邊的器官。
詹宜學提醒,肝臟腫瘤有可能從良性變成惡性,而腫瘤造成的疼痛,與胃炎的痛難以區分,因此當出現持續腹痛,且久未改善,建議盡快尋找腸胃科醫生安排檢查。
最新影片:
肝癌成因及徵狀
肝癌為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。據衞生署資料顯示,肝癌患者以男性居多,早前肝癌不少由肝硬化及脂肪肝惡化而成。本港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指,脂肪肝患者年齡以40至50歲為最常見,現時有年輕化趨勢。他表示,自己所接觸的病例中,最年輕的患者為20歲,並無遺傳因素,估計是由於飲食不健康及缺乏運動而引起。
肝癌早期一般沒有任何病徵,其後出現的徵狀包括:
- 右上腹疼痛
- 發燒
- 皮膚及眼睛泛黃
- 腹部腫脹
- 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、
- 食慾不振
- 噁心
- 體重下降
- 疲倦及虛弱
至於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成因包括:肝硬化;慢性病毒性肝炎,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原因;服用某些有毒的化學物質(如發霉花生或其他食品產生的黃曲霉毒素);長期酗酒;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(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)。
4類食物易增患肝癌風險
內容獲「肝膽腸胃科 詹宜學醫師」授權轉載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bit.ly/34FTtW9
責任編輯:羅嘉欣